本届政协比较特别的是,不仅公布了委员的名单,还公开了委员的界别和职务情况。
而去年底,八大派和全国工商联先后完成了换届选举。按照政协惯例,八大派主席或常务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均在全国政协出任副主席或副秘书长职务。
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吴建民还介绍说,3月6日将举办一场由8个派中央主席参加的中外记者招待会,这也是近年来派主要领导人第一次在中外记者面前集体亮相。
换届之年,全国政协委员名单也大换血。十一届全国政协新委员人数达到1232名,所占比例比上一届高出近5个百分点,超过政协委员总人数的一半。同时,100多名私企老板的进入成为中国新的参政力量。如曾登上中国富豪榜榜首的张茵、世茂集团董事长许荣茂、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等。这也表明新社会阶层有了更多实现政治诉求的机会必一运动。
对于本届政协的构成,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总结说,人选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整体结构比较合理,进退比例比较适当,人选素质比较高”四个特点。委员人选占39.9%,非委员人选占60.1%;其中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继续提名的占44.9%,新提名的占55.1%;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委员人选达到92.4%,比第十届时高了近7个百分点。
在3月2日的新闻会上,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吴建民表示,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有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现任党员领导干部,也有派、工商联的各级领导干部;有五大宗教团体的负责人,也有港澳各界的知名人士;有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领军人物;吴建民还特别地提到“也有民营企业家、律师、会计师等新社会阶层的代表人士”。
政协的组成形式和人大不同。人民代表大会主要是按地区来组织代表团,而人民政协是以各政党、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其他各有关方面等组成。界别是人民政协组织具体的组成形式。
目前,全国政协的组成界别主要归纳为7种类型:一是党派,包括、各派和无党派人士等10个界别;二是团体,包括共青团、工会、妇联等8个界别;三是以行业为基础划分的社会各界,包括文艺、科技、教育等11个界别;四是按民族设立的少数民族界别;五是按宗教信仰设立的宗教界别;六是按地域设立的香港和澳门两个特邀人士界别;七是特别邀请人士界别。
总体来看,十一届政协在界别设置上仍然保留十届政协34个界别必一运动,并没有调整或增加新的界别。党员在政协中所占的比例为39.9%,与去年持平。
原全国政协委员汪正生曾经表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政协现有界别的设置不够合理等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汪正生认为,人民政协界别的定义、内涵和外延不够明确,对界别设置还缺乏规范;现有界别的设置不够合理;现有界别委员构成不够合理;各级地方政协界别设置缺乏明确依据和统一标准。而且,现有界别设置未能涵盖主要的社会阶层,如农民、工人、服务业从业人员等。
汪正生表示,多年来政协界别设置很少变动,不能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阶层发生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及新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在政协界别设置中没有充分体现。
汪正生还提到,有的界别的特色不够鲜明,如特别邀请人士界和经济界;有的界别划分不清,设置出现交叉重迭,如科协界和科技界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于1949年9月21日。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根据政协的规章,政协委员是中国各个领域、各个界别有代表性和有社会影响的人物。对政协委员的基本要求是: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参加政协组织的会议和活动。
对此,汪正生的方案是,在对当前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社会组织形式等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全国政协的界别设置应涵盖我国统一战线的各个方面,各地方政协应在全国政协界别设置的指导下,根据当地社会结构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二是适当增加有关界别。建议增设:企业界、法律界、产业工人界、自由职业者界、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界。三是适当调整部分界别。合并一些交叉重叠、性质相近的界别。建议将现有的经济界分拆为国有经济界和非国有经济界;将农业界改为农业和农业劳动者界,增加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原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社法委主任赵桂英说,“现有的政协界别已不能完全代表社会所有阶层”,最重要的是要增加农民界别。农民人数在我们国家占70%-80%,这样一个庞大的队伍需要有一个这样的界别。
去年,针对全国政协农业界别现有68名委员,没有一个农民。身为农业界别的委员、郑州市政协副主席舒安娜觉得不合理,她也向全国政协会议提案,建议增设农民界别。
农民界别是政协最早的界别之一,第一届全国政协中,就有农民代表和农民委员。北京大学政党研究中心教授金安平说,农民界别的名称多次变动之后,变成目前的农业界别,委员主要是相关领域的官员和专家。
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有三大功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合理设置界别是发挥政协职能的基础工作。
去年的全国政协工作报告中已经意识到了合理设置界别的问题,全国政协主席在去年的闭幕会报告中也曾明确回应说要“加强界别工作,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并合理设置界别,逐步建立健全有利于发挥界别作用的工作机制”。
新闻发言人吴建民也曾表示,有关全国政协界别设置的问题正在进行调查研究中。
3月3日,再一次回应了政协界别改革的问题,他说“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并合理设置界别、发挥界别作用;如何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协调配合,进一步发挥专门委员会在履行职能中的基础性作用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对政协来说,加强政协界别工作仍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工作之一,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评论指出,中央根据各种意见和建议,认为界别调整方案还需要进一步成熟,而按照现有的建议,政协界别一旦改革,都将牵动各方面的利益,在平衡和团结等问题上必须审慎,所以并不急于马上进行落实。
但在政协界别设置需要改革这一基础问题上,目前已经达成共识。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政协界别设置的调整和改革步伐需要社会各界凝聚更多的共识,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有序展开。
其实,界别改革在地方已经有所探索。去年,广州市黄埔区政协副主席江明峰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界别工作新机制:一是建立界别召集人制度,二是建立界别活动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听取界别工作汇报机制,四是完善专委会与界别对口联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