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告诉我们,走好今天的路,必须运用历史思维,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营养,对党史国史的大事要事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深刻把握 “中国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
2014年8月18日,习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提出,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必一运动。新型主流媒体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必然产物,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目标,是让媒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党史是党员教育的“必修课”, 是党员教育的“聚宝盆”, 是党员教育的“升华器”,深入学习党史,不仅要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而且还要深入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关于新闻舆论和媒体融合的重要论述,积极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充分发挥新型主流媒体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作用必一运动。因此,新型主流媒体应紧紧围绕学习宣传党史做好文章、讲好故事,持续提升舆论引导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当前,主流媒体纷纷挺进互联网主阵地,融合发展取得了不俗成绩。但只有实现更精准、更有效传播,才能以更加创新的内容和形式传播正能量,以更多精品力作宣传好党的政策、理论、历史,形成可持续发展动力、高质量发展能力。新型主流媒体要把大数据、人工智能、4K/8K、AR/VR/MR等技术灵活运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加快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建设大型数据库,加强数据储备、数据筛查、数据清洗等技术建设,打造主流媒体算法,精准进行主流舆论传播。同时,新型主流媒体在党史学习教育的宣传中要做好“创新、创新、再创新”,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来改进媒体传播方式,重视集成研发,创建具有强大传播力的新型网络平台。宣传形式的创新,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全面与生动结合、立体与平面结合,让媒体受众能更好地掌握党史知识、接受系统的党史学习教育,让他们体会到心怀“国之大者”的重要意义。在内容的创新方式上,要根据内容选择制作H5、长图、海报、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产品形式,使重点报道实现全面推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传播效果创新方面,新型主流媒体要善于使用大数据分析传播效果,研究受众构成、受众阅读时间和阅读偏好,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力量的新闻报道,助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更加扎实的成效。
新型主流媒体在党史学习教育宣传中,还要善用方法,从大处谋篇布局,抓住宣传重点和要点,做到重大问题面前头脑清醒、心明眼亮,避免抓小放大;举一反三,总结党史学习教育宣传的基本规律和有益经验,为新型主流媒体今后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等工作提供借鉴,充分发挥媒体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作用。
讲政治是新型主流媒体宣传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一位,新型主流媒体应把握好大格局,从大局出发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把握好大情怀,在党史学习教育的宣传工作中,以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服务为根本,人民至上,把镜头对准普通党员和百姓,做到服从服务于党和人民需要不缺位。新型主流媒体要与党史部门、党史专家合作开展宣传报道,准确宣传党史人物和党史事件;与专家学者紧密合作,与兄弟媒体携手并进,共同做好党史学习教育与宣传,做好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传阐释;充分解读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发挥新型主流媒体评论和理论内容上的优势,持续深入解读,充分揭示其中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同时,充分发挥报、刊、台、网、微、端等各平台的优势,展示党的百年辉煌历程和伟大功绩,广泛宣传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果,精心策划和组织党史学习教育、讲好党史故事的典型宣传,为党史学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为重塑新型主流媒体的新时代形象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新型主流媒体从业者要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识变局,踏踏实实讲专业,努力以更多专业、严谨、权威的报道,“回归业务基本面”,成为主流价值观的引领者。一方面,新型主流媒体从业者要强化融合创新意识,坚持守正创新,把握时度效,统筹网上网下、大事小情,充分利用媒体融合优势,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结合技术手段的创新,通过新工具、新方式、新手段、新平台,进行立体化传播,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另一方面,新型主流媒体从业者要强化用户意识,关注用户需求的细微之处,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观点认同和情感共鸣,注重其个体感受,充分意识到用户已经由单纯受众转变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在党史学习教育的宣传中切实履行好“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的重要职责。
总之,新型主流媒体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新型主流媒体应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等作用,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到党史学习教育宣传的方方面面,加快构建报、网、端、微互为联动、多维协同的融合传播矩阵,不断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版图,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