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西藏暴力事件发生后,西方一些媒体和记者以维护意识形态属性下的政治利益、商业属性诱导下的经济利益为前提,打着“用事实说话”的幌子,“用事实来扭曲事实”的手段故意歪曲解读事实真相,这应该引起我国媒体的关注,找出应对之策:
新闻报道上的口径统一有助于形成信息合力和对线”事件之后不久,各主要媒体都以新华社通稿的形式对此进行了集中报道,并且统一口径为“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样一方面使得读者对这一事件的认识有了一个心理底线,另一方面又避免了我国新闻记者在对此事的报道上束手束脚。当然“声音”一致是在遵循新闻传播基本规则前提下的,否则就会重蹈西方媒体之辙。
西方媒体对我歪曲报道的手段、内容、动机和关注点各有不同侧重,要找准切点举多役于一害,把广大受众欲知、应知、未知的情况充分报道形成规模效应,发挥信息轰炸的传播冲击力。不仅发挥传统媒体主战场作用,还要学会利用新媒体手段如互联网、手机等媒介渠道,整合各种传播形式优势于一体;不仅注重传统的信息告知的报道手法,还要学会灵活运用深度说理、评论辨析等政论利器,以强大的信息攻势打好舆论宣传的合围战。
在2000年12月清华大学举办的“美国媒体与中美关系”研讨会上,在针对美国媒体对我国的歪曲报道问题时美国学者指出:“在低认知资源条件下,人们会把更多的注意力分配给不一致性信息。”在涉外的新闻报道中,我们要加大关于我国事实性信息的传播,对于一些敏感事件要及时策略性地向媒体提供信息,不但要播报正在发生的事实,还要注意介绍一些敏感话题的过去和现实发展情况,用事实性信息校正国际社会由于被西方媒体误导而产生的“刻板成见”。
在针对西方媒体的“丑我”报道斗争中,通过大众传媒设置议程转移受众视线,可以最大限度规避其歪曲宣传的负面效果。在此次“3·14”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我国媒体针锋相对地用新闻事实驳斥了具体的虚假报道,还注重围绕“西藏问题的由来”、“西藏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华人反对失实报道”等话题进行了集中报道,把受众关注点由暴力事件的负面影响转移到西藏社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规避了西方媒体失实报道的负面影响。
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作为舆论较量的重要手段,新闻评论在舆论较量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响亮话语来自足量的好新闻和好评论。尤其在对外新闻报道中,在应对西方媒体对我敌意报道的情形下,评论的战斗性不可低估。如1999年李登辉抛出“”言论,新华社针对此先后发表《诡辩救不了李登辉》、《“实力”救不了李登辉》、《“挟洋”救不了李登辉》、《“国际分裂逆流”救不了李登辉》、《假借“民意”救不了李登辉》5篇评论员文章,系统全面地对李登辉的“”居心进行了层层剥离,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李普曼说:“图片是传播思想的最可靠的方法,其次,语言能唤起记忆中的图片形象。”对于受众来讲,文字传播经过了主观的“编辑”,而图片则是直接将事实现场呈现出来,“无声胜有声”。在对外报道中多注意利用新闻图片,通过网络、影展、画报等途径,用第一现场的新闻事实驳斥失实报道,达到一图胜千言的传播效果。
传播的最好途径就是面对面的传播。在说服有抵触情绪的受众时,“借第三方之口”传播不失为明智之举。比如在新闻报道中多采访“第三方”,或者通过做好外国驻华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让他们多接触我国实际,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报道我国的情况。同时要积极配合国内,精心选择和推荐一些对我友好的记者、作家、学者、摄影师等到我国进行采访、写作、拍摄,他们的新闻传播活动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